(6月4日)介质不对称诱导产生有机圆偏振室温磷光等系列讲座
日期:2023-05-30 阅读次数: 作者: 来源:

报  告  人: 马骧、徐兆超、丁丹、孙文

报告时间: 2023-06-04上午09:00~下午17:00

报告地点: 嘉锡楼413

报告题目:介质不对称诱导产生有机圆偏振室温磷光

报告人马骧教授

报告时间6月4日上午9:00-10:0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邀请人:林梅金

报告摘要:有机圆偏振发光材料能够发出具有不同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这种光在3D显示、光学存储、生物探针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开发这类材料仍面临着成本高、通用性差、功能调控困难等挑战。拟采用一种新颖的构建策略,即在介质中引入不对称性,从而诱导产生圆偏振发光。利用这种策略,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可智能调控和广泛功能的有机圆偏振室温磷光材料,为圆偏振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报告人简介

马骧,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青,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FRSC)。现担任英国染色家学会颜料和溶剂染料技术委员会委员,学术期刊 Dyes Pigm执行主编,Sci China ChemInd Chem Mater,Chinese Chem Lett等期刊编委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功能染料的有机光电组装材料等。近年来已经在 Sci. Adv.、Natl. Sci. Rev.、Acc. Chem. Res.、Nat. Commun.MatterJACS、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被引用9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曾获2022年“青山科技奖”,2020年石化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化学化工科学技术进步奖,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3),2019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等。





报告题目:超分辨成像荧光染料的机遇、挑战与发展

报告人徐兆超研究员

报告时间6月4日上午10:00-11:0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邀请人李兴淑

报告摘要:分辨荧光成像突破衍射极限,在纳米尺度至单分子水平可视化生物分子,以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研究活细胞结构和动态过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然而,如何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低至0.1 nm),如何在保障空间分辨率前提下获得更高时间分辨率低至微秒,最终实现细胞内生物分子全景时空超分辨成像,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荧光团是超分辨荧光成像的关键,荧光团通过结构的改造获得性能的巨大提高,可望解决以上问题,这也为传统荧光染料带来了新的机遇。荧光染料荧光性能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因此从多方面深刻系统理解染料发光构效关系,将更有效地开发性能更加优越的荧光染料母体和荧光探针。报告从荧光染料发光原理和分子结构关系讨论开始,介绍我们近期在荧光染料结构改造、动态超分辨成像和超分辨荧光探针中的进展。

报告人简介

徐兆超,男,博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聚焦在超分辨成像荧光染料分子科学和产品工程,及其在细胞器网络为典型代表的过程动态超分辨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140余篇,被引用12000多次, h指数49。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资助。2015-2022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MSMLG Czarnik Emerging Investigator Awards。学术兼职包括:Coord. Chem. Rev. 编委,Chin. Chem. Lett. 副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执行编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常务理事。






报告题目:生物医用光学功能材料

报告人丁丹研究员

报告时间6月4日下午3:00-4:0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邀请人李兴淑

报告摘要:分子影像材料能够对疾病的诊断、药物疗效评估以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极为重要的信息。丁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光学成像,并致力于发展新型的生物医用有机高分子光学功能材料。课题组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半导体共轭高分子,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以及富含分子内运动单元的有机/高分子,结合生物医用高分子,发展了能够用于荧光成像、光声成像、以及长余辉发光成像的分子/纳米探针,实现了其在肿瘤切除手术导航、干细胞等功能细胞示踪、疾病相关生物分子检测、疾病体内诊断与治疗等生物医用。课题组以Jablonski光物理图为指导方针,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生物体系内分子堆积的调控来实现生物医学功能的可控性和最优化;探索激发态分子内运动与生物医学功能和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侧重分子/纳米探针对疾病微环境的特异响应性。

报告人简介

丁丹,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课题组以能量流向调控分子工程为核心,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的基本原理,发展了生物医用光学功能材料构筑的新策略,实现了其在疾病早期诊断、疾病手术导航、疾病标志物体外检测、癌症放化疗增敏治疗、疾病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生物医用。已在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通讯作者论文, 他引1万余次,H因子为65。






报告题目:染料纳米技术用于癌症光驱动治疗

报告人:孙文教授

报告时间6月4日下午4:00-5:0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邀请人李兴淑

报告摘要:染料分子受光激发后可经多种途径释放能量: 辐射衰减 (荧光,磷光), 热能,化学键的断裂及分子间的能量传导(如传递给氧气产生单线态氧)等。因而染料可用于癌症的光热治疗 (PTT),光控药物释放和光动力治疗 (PDT)。然而,小分子染料在生物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生物安全性低,易被机体清除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染料进行纳米化并用于癌症的光驱动治疗。以BODIPY为母体,设计合成出高效PTT,PDT试剂。染料物理包裹于聚合物纳米粒子中可经血液循环富集在肿瘤部位,光照可产生活性氧物种(ROS)或使肿瘤温度迅速升高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合成系列红光敏感的钌配合物染料并构筑两亲性聚合物。聚合物在水中可自组装成纳米结构并用于肿瘤光疗,以此解决物理包裹染料易泄露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钯金属配合物光敏剂,通过Pd-Pd相关作用在血液中自装成纳米粒子,极大提高光敏剂利用率,精简了纳米体系的构筑过程,实现了优异的光动力抗癌效果

报告人简介

孙文,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高端专用化学品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中央高校科技领军人才团队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近年来开展了以功能染料为核心用于疾病检测及光驱动治疗的研究工作。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2篇)、Adv. Mater.(3篇)、Matter、Adv. Funct. Mater.(4篇)、Chem. Rev.、Accont. Chem. R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1篇文章入选Hot paper,5篇入选ESI高被引,多篇文章分别被 JACS、Adv. Mater.和Adv. Sci.杂志选为封面/内封面。SCI引用6500余次,H 因子41。担任20余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获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